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行為模式與超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與超行為模式(meta-frame
之前我反復提到過行為模式。我相信通過我的描述,你已經對“行為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你仍然很難捕捉到它的精確定義。行為模式指的是在人和人的互動交流中引導你的思維和行為的信念系統或意識形態。用不專業的定義來說,行為模式就是指你的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潛在義意。而超行為模式(meta-frame)指的是在交流中兩個人的所有行為背後的潛在義意。可以簡單地認為超行為模式是陷進去它的所有行為模式的加總,它包含了所有符合它的小行為模式。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一個男人在酒吧接近了一個女孩“你很迷人”而女孩的回應卻不那麼善意,“哦哦……你請我酒吧”。男人是這樣回答的,“當然,你想要為何物都行,寶貝”。

嘗試改變一下對白。我們再想像,另一個男人在酒吧接近了一個女孩,攀談起來。幾分鐘之後女孩說,“請我酒吧”。而對此男人僅僅輕笑一下,說,“這就是你最擅長的搭訕方式嗎?我以為你不會這麼俗氣呢”。

我敢打賭第一個男人肯定泡不到這個女孩。但第二個男人卻很有機會。

也許你會不明白,這是為為何物?或者疑惑,這兩個案例的差別在哪?思考之後,你又會問到底是為何物導致這種差別?

差別是第一個男人對女孩的回應——答應她,給她買酒——他陷進去了這樣的行為模式:
1、他是一個容易聽從別人的人,他答應買酒,獎勵了女孩不善意的行為。
2、他表現出了對女孩的興趣。
3、他希望女孩留在他身邊,和他聊天。

換句話說,這三點就是他行為的潛在義意。很不幸的是,他的行為模式已經陷進去了女孩的超行為模式中——女孩的超行為模式是:她才是那個獎賞,而這個男人正在設法贏取他。這個超行為模式的結果就是,男人無法把到妹。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討論所謂行為模式很傻,因為任何交流中本身就包含潛在義意,而這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它是客觀事實。
我想說的是,這個觀點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潛在義意和行為模式都不是客觀事實。它們只存在人的意識中。當一個女人向你提出一些要求而你輕易地答應了她,你就陷進去了她的行為模式。而當你想女人要求一些事,她答應了你,她就在你的行為模式之中。不過這些都不是客觀事實。它們都是人們意識中理解接受的主觀想法,換言之,行為模式、超行為模式和潛在義意都不是真實存在。

我們繼續回到剛才的案例,為為何物第二個男人更有希望。原因是他保持了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沒有陷進去女孩的超行為模式中。女孩的超行為模式還是剛才那個:她是獎賞,如果男人想和她聊天,就得先請她酒。

這個男人沒有陷進去她的行為模式,他堅信著自己才是女人眼中的獎賞,並且反過來開始挑戰女人的行為模式。也許女孩會陷進去他的超行為模式也許不會。不過即使女孩沒那麼容易陷進去他的超行為模式中,男人也絕對不會發生陷進去女孩行為模式的錯誤了。

明白了嗎?這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復習:
行為模式指的是行為的潛在義意。超行為模式指的是交流中雙方所有行為的潛在義意。

行為模式和超行為模式都只在意識中存在,而不是客觀事實。換句話說,行為模式和超行為模式都只是人們接受的主觀意識。男人需要在把妹中保持“自己是獎賞”的超行為模式。無論女人是否陷進去這個超行為模式,至少你已經遠離了女人的“我是獎賞”的超行為模式。

作業:
去一個熱鬧的Coffee shop或者酒吧。找個縱覽全場的位置。然後觀察周圍男女的行為。觀察的同時,試著看出每一對男女交流中的超行為模式是為何物。然後設法找出是誰的行為模式包含了另一個人的,即誰領導著兩人的交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